
刻苦但重食安的傳統 秀宏:那時我聽說,準備料到店裡是用三輪車嗎?還是? 大姑姑:不是啊~都是用挑的,我跟你說,那時候都要從家裡挑裝蝦湯的桶子,還有筷子,我們的筷子都沒有在現場洗,我們很注重衛生,客人吃過的筷子都先集中放在一個籠子裡,帶回家用清潔劑洗過再放在太陽下曬乾,只有碗是現場洗。那時候我早餐一吃飽要先去開店,去之前把曬乾的筷子、洗好的茼蒿菜、蝦湯、滷蛋...挑去店裡,之後把灶火生好,水煮滾才可以賣麵,把挑去的蝦湯與本來就在店裡的肉燥煮到滾,開始我先賣擔仔麵。 秀宏:阿姑那時才12歲,就會賣麵? 大姑姑:對,我就會賣擔仔麵,我那時候很瘦又年紀小,坐在小竹椅那樣沏沏沏麵很忙,那時就很希望弟弟妹妹下午沒有上課,就可以來店裡幫忙捧麵給客人吃,我沏麵他們端麵給客人,如果弟妹們要上學,只有我一個人,就要先坐著沏麵、放料完,再爬起來端麵給客人吃,趕快再回來沏沏沏麵,那時候又沒有褲子穿都是穿裙子,客人又都是坐在我前面的矮椅子上,我自己都覺得很不好意思,我一坐下去要沏麵,就趕緊用一隻手把裙子壓在雙腳中間。 秀宏:那時候有菜單嗎?帳怎麼算? 大姑姑:沒有,沒有菜單,我還是很會算帳。 秀宏:如果客人很多,記得起來嗎? 大姑姑:是啊,都記得起來,吃幾碗麵、幾顆滷蛋。要是記不起來客人有沒有吃滷蛋,我就先算進去,客人如果沒有吃滷蛋,他就會說沒吃滷蛋。那時候店面還小,有三張桌子,每張桌四張椅子,所以一個人還可以,如果店面大間一點,一個人就沒有辦法了。 秀宏:自己一個人先開店賣麵、算帳、出菜...,客人看見一個小女孩在賣麵,一定會覺得很不簡單。 大姑姑:是啊,客人都會問我幾歲? 我就回答12歲,哇12歲就自己會賣麵喔~很厲害捏~ 秀宏:有沒有客人給妳印象很深刻的? 大姑姑:好像沒有捏~那時候的人都很單純,且都是比較斯文的人來吃麵,比較不會鬧事,曾經聽說過一次,是晚場電影散場都10點半以後,因為人少了,我就回家休息,剩你阿公一個人在店裡做到1:00打烊,遇到一位喝醉酒的客人,踢翻蝦湯與肉燥,燙傷了腳。 秀宏:做生意真的很辛苦 大姑姑:晚上我印象較深的就是很冷,要從中正路走回去忠明街,一路上都是吹運河風,特別冷。那時候我都穿木屐,大家也都比較早睡,晚上10:00左右街上就很冷清了,人都回家了,店也打烊了,常常都被自己走路的木屐聲給嚇到。 秀宏:那時候治安應該都比較好
大姑姑:對,那時候很好,現在可能都因為吃毒品的關係才會有很多奇怪的人出現。 秀宏:那時候好像有很多日本接待的官員會來店裡,阿姑有遇到嗎? 大姑姑:有啊~像市長啦、外縣市的官員來台南訪問,就會帶他們來吃,日本人很想念我們的擔仔麵,因為這樣,你阿公就開發出肉燥罐頭,放在擔頭上賣,台灣光復以後,很多日本人會來台南玩,大家都來買我們的肉燥罐頭。 秀宏:我是知道日本有很多留學生,很喜歡來買我們的罐頭,帶回去日本配飯吃。 「那麼多人會喜歡度小月,正因為大家看到我們的堅持與特色,所謂的度小月,是人民百姓平凡生活的ㄧ部份,才成就今天的度小月擔仔麵。」 洪大姐:度小月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家小小的麵攤,以前阿公和爸爸做事情都是將「良心」排第一,為的是對我們的客人要有交代,堅持將自己的產品做到最好,而這個觀念也一直扎根在我們每位孩子的心中。同時造就我們對於所有細節的要求:食材的挑選、熬煮的過程、一碗麵的比例,甚至是服務的品質都是非常的慎重。 為了堅持度小月擔仔麵的品質,我們費了許多力氣,要找尋最適切且安心的食材,當時我們傷透腦筋了。甚至曾經跟妹妹說:如果今天我們找不到好的食材,把度小月歇業都無所謂。除非我們找到好的產品、食材,我們再營業! 或許是「天公疼憨人」吧!在老天爺的疼惜下,我們挑選到最適合的食材。為的是什麼?因為一個品牌到你的手中,我們就必須用嚴謹、嚴峻的心態去對待自己。「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所以一些老客人、新客人,甚至有的客人也一樣吃了兩代、三代。 「麵攤小童工的生活。」 以前的家庭小孩比較多,像我家裡就有六個兄弟姐妹,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六歲時就在爸爸(度小月第三代傳人洪振銘先生)身邊幫忙。麵攤其實有很多繁瑣的工作,而簡單的工作對小孩來說是好玩的。我們會看著阿嬤他們怎麼做,我們就學著幫忙,像是貼標籤、封罐子、剝蝦、剝滷蛋、劈柴的工作,爸媽都會留到我們放學回家後做。 其實度小月擔仔麵並沒有什麼很特殊、富裕的生活,我們是在阿公很嚴的家教之下成長的。因為阿公(度小月第二代傳人洪再來先生)是一個很惜福的人,所以他對食物是很尊重的。阿公說「我們要知道,雖然掉的是一粒米、飯,但這是農人從耕作一直到收成,花很長的時間與辛苦的汗水去照顧,所以我們不能對不起這一粒米。」我們小時候的生活、教育就是這麼的嚴!其實我們跟其他人的生活都是一樣的,只是換一個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環境而已。 別人常說我們是富二代,其實我們小時候的生活是跟在爸爸身邊學習,長大後就到店裡幫忙。在餐飲業家庭長大,我們沒有比別人過得更好,反而覺得「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擔仔麵的熱誠。」 以前爸爸來店裡的時候,我都會煮擔仔麵給他吃,因為想給爸爸鑑定,但是自己的小孩煮的所以都說好吃。實際上卻不是那麼一回事,有位老客人來都會問說爸爸什麼時候會來店裡他要吃爸爸煮的擔仔麵,卻不吃我煮的擔仔麵,這時我感到害臊,但為了能煮出一碗好的擔仔麵,我就跟那位老客人:阿伯,爸爸10點才會來,但總有一天爸爸也會退休,您都吃爸爸煮的,也要給我們年輕人一個機會,如果不好吃沒關係您跟我說,我才有改善的機會啊。難道爸爸退休後,您就不吃擔仔麵嗎? 我就說阿伯請坐,我煮碗擔仔麵給您吃,如果您沒有點頭說好吃,我不跟您收錢,您就像是我的老師,您吃到點頭說好,才能表示我真的成功。所以他每次來我每次煮,我都會問說哪裡不對,煮到最後他才點頭說可以了!那時候我才覺得我成功了,但我也不會因此而自滿,我們煮擔仔麵的人,每天煮、每天都要吃!中午吃擔仔麵、擔仔米粉、米粉麵。才能知道哪裡有問題,都是需要經驗的。 度小月擔仔麵 用心體會古人的智慧 「傳媳不傳女的真意。」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爸爸曾經跟我說我們家的祖訓是「傳媳不傳女」,我也問過「為什麼?」那時爸爸跟我說因為「媳婦是娶進來的,女兒是嫁出去的」,在當時我只知道就是那麼決定的。但長大後,我慢慢去思曉出一個行為、模式,才瞭解祖先他們為什麼是傳媳不傳女。你想媳婦娶進來,當然她是要繼承家業,她要去傳承這些事情,這是對的、正確的!女兒嫁出去,如果妳學會這些習藝出去之後,嫁得好沒話說,萬一嫁得不好時別人會說,不然妳家的習藝也可以來教我們啊!所以寧可不教女兒,也不要造成她往後在夫家時的衝突。後來才想到說是因為不要讓女兒為難!這也是在保護女兒,如果她們說我沒有學,不就沒事了嗎?夫家就不會責怪了,其實古時候人的智慧是要去用心體會的。 但爸爸觀念很現代,他覺得從他身上繼承的,以後我們傳不傳都無所謂,在他的手中不再只是傳媳不傳女,只要是我們想學的他就教,不想學也沒關係! 「一碗擔仔麵的堅持。」 長大後時常在爸爸身邊看他煮擔仔麵,看起來有夠簡單的!就好像現在客人站在那裡看我煮擔仔麵一樣,然後說「那很簡單啦,隨便煮再撈起來就好啦。」但當我真的實際操作後,才知道真的沒有那麼簡單!我問爸爸:為什麼你做的時候看起來那麼簡單,為什麼我煮的時後就是跟你不一樣呢?
爸爸:「妳沒有看到我煮幾年啦,有五十幾年了,這可是國寶級耶!」 對於自己產品的原則,就算是一碗擔仔麵也有必須堅持的比例,因為這是我們的傳統與專業。 從看麵、摸麵、燙麵開始,不管麵是軟的、硬的、燙的時間,任何一個細節全部都是功夫。 爸爸說:擔仔麵如果肉燥太多這碗麵會變鹹、如果醋太多這碗麵會變酸、如果湯太多這碗麵口味會變重,我之後也才了解爸爸的堅持。 一碗50圓的擔仔麵,包含的不只是煮麵的功夫,還包括我們對肉燥、蝦湯、魯蛋的經驗與用心,還要再加上這120年歷史的心血。 |